咱们平时聊车,有时候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有些车停产了以后,反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念叨,甚至被捧得很高。
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么一款车,宝马6系,特别是十几年前的那一代,现在很多人都说它是“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宝马”。
可奇怪的是,接替它的宝马8系,明明定位更高、价格更贵,按理说应该是青出于蓝,结果在市场上的反响却很一般,甚至传出了宝马自己都打算放弃它的消息。
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为什么一个“前辈”能成为大家心中的白月光,而“后浪”却没能拍在沙滩上呢?
这事儿还得从宝马自己调整产品线说起。
在很多老车迷的记忆里,宝马的产品序列是很清晰的。
比如说,有主打家用和商务的5系轿车,那与它对应的,就有一个更偏向运动、造型更优美的6系。
它俩就像是兄弟俩,一个稳重顾家,一个潇洒帅气,各有各的客户群。
可是后来,宝马觉得6这个数字不够响亮,决定重新启用更高级的“8”这个名号,让8系来当家族里的旗舰跑车,目标直指那些顶级的豪华品牌。
想法是好的,但现实却很骨感。
这个被寄予厚望的8系,上市后销量一直不温不火,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这么一来二去,反倒让大家更加怀念起了那个被取代的6系,尤其是它的第三代产品,也就是底盘代号为F06、F12和F13的那一代。
那么,这一代6系到底好在哪,能让这么多人念念不忘呢?
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外观说起。
说它漂亮,绝对不是空穴来风。
它诞生的那个年代,恰好是宝马设计语言的一个黄金时期。
那时候的设计师,手里的笔仿佛带着魔法,画出来的线条既有力量感,又不失优雅,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你看它的车头,那两个标志性的“双肾”进气格栅,大小正合适,不像现在有些车型那样大得有些夸张。
格栅的轮廓和发动机盖上凸起的筋线紧密相连,整个车头给人的感觉是向下俯冲的,就像一只准备捕食的猛兽,充满了动感。
再看大灯,那会儿宝马最经典的“天使眼”日间行车灯还在,两个明亮的圆环非常有神,辨识度极高。
而且设计师还巧妙地把转向灯设计成了一条细长的灯眉,放在大灯的上方,这么一点缀,整个车头的“眼神”一下子就变得犀利、精神了。
车身侧面,可以说是这一代6系设计的精髓所在。
即便是今天,你也很难找到一款车的侧面能有它那么舒展和有肌肉感。
它的设计师用了两条非常关键的腰线。
上面那条线,从前轮后方的散热口开始,像一把锋利的刀,笔直地划过车门把手,一直连到车尾灯,干净利落。
而下面那条腰线,则是在车门下方,向内凹陷,勾勒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曲面。
这两条线一上一下,让整个车身侧面看起来一点也不臃肿,反而像是经常锻炼的人才有的那种紧致的肌肉线条,显得车身又长又有力。
这种设计手法,在当时宝马的其他车型比如3系、5系上也能看到,但放在6系这种大型GT跑车修长的身形上,效果才被发挥到了极致。
车尾的设计同样很有看头。
它没有现在很多车上那种复杂、花哨的线条,而是以简单、平直的线条为主。
车尾上方有一个和车身同色的小尾翼,尾灯和后保险杠上的反光条也都是横向的,这些设计都让车尾看起来更宽、更稳,有一种四平八稳的力量感。
对于高性能的M6版本,宝马还给它用上了碳纤维材质的车顶,这在当时可是个非常显档次和性能的配置。
看完了外面,咱们再拉开车门坐进去看看。
现在的新车都喜欢用大屏幕,恨不得把所有按钮都集成到屏幕里,虽然看起来科技感很强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而坐进这台十几年前的M6里,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“以驾驶者为中心”。
它的方向盘,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“丁字裤”方向盘,握感特别好。
仪表盘虽然不是现在流行的全液晶,但两个大大的机械指针圆盘,配上330公里的时速表底和8000转的转速表底,那种纯粹的机械感,更能激发人的驾驶欲望。
中控台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,就是那个B&O品牌的音响高音头。
每次你启动车辆,它就会伴随着音乐缓缓地从台面上升起来,这个过程非常有仪式感,是现在一整块大屏幕所给不了的独特体验。
还有那个挡杆,造型也很特别,手感扎实,这些细节都体现了那个时代宝马对驾驶氛围营造的用心。
当然,作为一款高性能跑车,光有样子和内饰是不够的,心脏也得强大。
上一代的M6用的是一台V10自然吸气发动机,声音非常好听,但在低转速的时候力量不太够。
而这一代M6,换上了一台4.4升的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。
虽然气缸数少了两个,但动力数据却全面超越了前辈,最大马力达到了560匹,扭矩更是高达680牛·米。
最关键的是,这么大的扭矩在很低的转速下就能全部释放出来。
这意味着在日常驾驶中,只要你轻点油门,车子就会给你非常强烈的推背感,动力随叫随到,开起来比老款要爽快得多。
最后咱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:为什么6系能成为经典,而8系却卖得不好?
说到底,可能还是一个定位的问题。
F时代的6系,它的身份非常明确:它就是一台大型豪华GT跑车。
它比5系更漂亮、更个性,但又保留了足够的舒适性,可以开着它进行长途旅行。
它的目标客户很清楚,就是那些追求品味和驾驶乐趣,同时又需要一定实用性的人。
而现在的8系,定位就有些模糊了。
你说它豪华吧,它的空间和舒适性又比不过自家的旗舰轿车7系。
你说它运动吧,在同等价位下,又有像保时捷911这样更纯粹的跑车可以选择。
这就让它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,向上够不到真正的超豪华,向下又无法在某一个方面做到极致。
消费者在花一百多万买车的时候,自然会去比较,结果发现8系似乎哪方面都沾点边,但哪方面又不是最突出的。
这种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身份认同危机,或许就是它难以复制前辈辉煌的根本原因。
一个产品,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,有着清晰的特点,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,也才有可能在多年以后,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。
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查配资App,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