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4日,A股三大指数高歌猛进,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,超4400只个股上涨。
但一片欢腾中,股东减持的步伐正在加速。
同花顺问财数据显示,截至7月24日,本月A股减持计划公告数量高达680份,涉及366家公司,创下年内峰值。
仅7月22日一天,就有15家公司股东宣布套现。
减持与市场热度同步升温。
1月至4月A股震荡时,月度减持计划平均不足200份;5月市场走强后,减持计划猛增至403份,6月达377份,7月继续攀升。
与之对应的是,1月仅10家公司股东实施减持,6月增至69家。
减持公告中的“高危信号”正在浮现。
7月23日至24日,宏昌科技、贝仕达克、新光光电等公司密集发布减持计划,比例均超2.5%。
其中,闻泰科技股东珠海融林及一致行动人格力电器计划减持1%股份(约4.5亿元),而该公司7月24日全天成交额仅6.31亿元,抛压对股价的潜在冲击引发市场担忧。
永安药业控股股东拟减持0.91%,该公司股价此前因“反内卷”题材短期暴涨。
光伏行业成为减持重灾区。
6月以来,隆基绿能、阿特斯、奥特维、捷佳伟创、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股东先后披露减持计划。
奥特维实际控制人葛志勇及一致行动人通过大宗交易减持4.99%,精准控制在5%的披露红线之下,规避了后续公告义务。
捷佳伟创高管余仲于7月10日减持30万股,套现1541万元,这是其5月以来多次减持中的最新一次。
减持理由看似雷同,但风险等级截然不同。
多数公告将减持原因归结为“个人资金需求”,但三类公司需高度警惕:
一是短期暴涨股,如高争民爆在雅江水电工程利好下四连板,控股股东趁机减持套现658万元,而该公司市盈率已超100倍;
二是业绩承压时实控人减持,如口子窖实控人刘安省在白酒行业寒冬中计划减持1.67%股份(套现3.4亿元),打击投资者信心;
三是股东清仓式撤退,如拉卡拉创始人弟弟孙浩然连续三年减持,今年6月宣布清仓剩余股份,同期公司净利润腰斩。
立案调查的“黑天鹅”事件杀伤力更大。
7月24日晚,先锋新材公告因涉嫌信披违规,公司及前实控人卢先锋被证监会立案。
该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41%,年内股价涨超70%,但市值仅18亿元,立案消息或引发剧烈波动。
同期被立案的还有交大昂立、元道通信。 其中元道通信因财务数据虚假记载,若被认定重大违法将面临退市风险。
减持对股价的影响并非绝对。
大智慧7月股价连续涨停,尽管2024年遭第二大股东清仓式减持32亿元,但市场聚焦其与湘财股份重组预期,忽视基本面亏损。
相反,楚天龙6月因数字人民币概念涨87.82%,但7月2日业绩下滑(2024年净利润降69.38%)叠加股东温州一马减持119万股,股价跌停。
解禁洪峰与减持潮形成叠加压力。
7月21日至25日,45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值达877.85亿元。
大全能源解禁规模超300亿元(占总股本74%),晋拓股份解禁比例超80%,流通盘扩容压力显著。
历史数据显示,高比例解禁股短期常受抛压冲击。
监管层对违规减持的打击日趋严厉。
5月,中核钛白实控人因“绕道减持”被罚2.35亿元,创下年内纪录。
新规明确限制破发、破净、分红不达标公司的减持行为,但仍有股东通过大宗交易、询价转让等方式规避监管。
产业资本的动作揭示市场分歧。
1月至7月,发布增持计划的公司数量最高为4月的80家,最低仅21家;而同期减持计划峰值达403家,7月仍维持高位。
股东行为分化印证了当前市场的矛盾心态:有人进场博牛市,有人逢高急退场。
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查配资App,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