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金陵晚报
□刘大山
这段时间,玄武湖景区推出文化打卡新举措,在太平门赏荷栈道、水岸听风等五处经典观景点增设艺术字装置,将欧阳修、朱自清等名家笔下的玄武湖印象镌刻在风景之中。这一创新尝试,为旅游“打卡”行为增添了几分文化内涵。
这些精心选址的打卡点各具特色:或可远眺紫金山色,或能捕捉南京站的城市剪影。但更值得关注的是,装置上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——从朱元璋的亲笔题咏到张爱玲的细腻描摹,为每一处风景添加了人文注脚。当市民游客举起手机时,镜头里不只有山水城林,还有历史人物眼中的同一片湖光山色。
在文旅消费升级的当下,这种设计巧妙回应了“氛围消费”的新需求。它打破了“打卡即浅薄”的刻板印象,通过文学记忆与自然景观的互文,构建出“可拍摄、可驻足、可回味”的复合体验场景。市民游客在构图时与朱自清隔空对话,在分享照片时传递欧阳修的诗意,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传承?
南京的城市魅力正在于现代繁华与历史文脉的水乳交融。玄武湖的实践启示我们:文化浸润未必需要“大动干戈”。有时候,一句恰到好处的名家语录,一个与风景共舞的艺术装置,就能在快门声中完成古今对话。当城市景观变成可阅读的立体书页,“打卡”就被赋予了连接古今的仪式感。
这种微更新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对公共空间人文价值的重新发现。它既满足了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,又守护了城市的文化基因,为其他历史人文景区的创新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。
毕竟,真正的城市记忆,从来都活在当下与历史的对话之中。
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查配资App,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